This is My Table

闹到联合国的王娜娜

在为女儿出面沟通的过程中,张志强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亲戚说的那句,“这事儿你闹到联合国也没用,还是得周口管。”

几天前,一句“闹到联合国也没用”引爆了微博,这是一个顶替他人上大学的人对被顶替的王娜娜说的。

王娜娜的故事

王娜娜曾是河南周口的一名普通学生,两次高考落榜后外出打工,直到最近要办信用卡被告知系统查询的身份信息与本人填写的身份信息不一致,才发现自己原来考上过大学,只不过被别人顶替了。王娜娜感到愤怒,自己苦读多年却被别人夺走成果,顶替者现在是一位教师,而教师也曾是王娜娜当年的梦想。

当王娜娜试图与顶替者联系,希望对方能注销学历信息,让王娜娜可以把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办下来,对方拒绝了,甚至还放言称:告到联合国也没用!听到这样的话,王娜娜更为愤怒,于是她在微博上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结果联合国官方微博真的转发了微博,并配以一个思考的表情。王娜娜真的闹到联合国了。

我们都知道联合国不能干涉一国内政,更不用说直接介入一国国民间的纠纷,所以王娜娜闹到联合国确实也没用实质用处。但这件事引起大家的关注,使周口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能给王娜娜一个交代,让王娜娜在今后生活中不再因为被顶替上学遭遇麻烦,这件事情可能就算一个圆满的结果了。但这件事真的就这么算了吗?

顶替上学为什么频发?

“顶替上学”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我发现这样的的事件很多,近几年有名的就有罗彩霞事件、张志刚事件,顶替上学事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接二连三。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这么多人无学可上?

对几起事件稍作分析,我发现从高考到被他人顶替上学需经过几个环节:

  1. 当事人参加高考,考试分数达到录取线;
  2. 高校将录取通知书寄往当事人就读高中,由高中分发给学生
  3. 当事人未收到录取通知书,通知书被发给顶替者
  4. 顶替者拿着被顶替人的通知书前往高校就读;

在这几个环节里往往是第二和第三环节出现问题,如王娜娜事件中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学校,但通知书却被顶替者张雪的舅舅拿走,张雪凭借这份录取通知书前往高校就读,而王娜娜却只能前往南方打工。

罗彩霞事件中顶替者王佳俊的父亲找到其班主任,获得了罗彩霞高考成绩等相关信息,又通过关系让贵州师范大学降低20分定向补录,并利用从公安部门弄到的一张空白迁移证伪造了罗彩霞的迁移证,又让妻子拿王佳俊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到县招考办领取高考档案,最后找打字店复制伪造成罗彩霞的高考档案

这样荒唐的事情居然进行得如此顺利,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在不经意间就被改写,谁应该为此负责呢?我认为,负责分发录取通知书的学校、当地招生办公室、录取学生的高校、还有顶替者本人都应当为此负责。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让别有用心的顶替者有机可乘,而顶替者利用人性贪婪的心理,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获得录取通知书。这样的事情为何屡屡发生呢?

目前看到的这几起事件都是发生在2005年之前,当时电子化办公尚未成熟,很多身份信息只有纸质文本,而没有电子化材料。比如录取通知书的发放和最终确认也基本通过纸质文件,使得修改文件以符合顶替者身份相貌较为容易。当年不发达的通讯手段也让考生与招生办、学校之间联系困难,给了学校、招生办、学校进行暗箱操作的空间。加上我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让孩子上大学成为许多家庭的终极目标,所以家长铤而走险为孩子谋一个录取通知书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一个个假王娜娜、假罗彩霞接连出现的原因。

反思

罗彩霞事件经多方努力最终解决,而闹到联合国的王娜娜也正在努力拿回自己的身份,但我仍担心今后仍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彻底改写一些人的人生轨迹。前段时间我接受一个离婚咨询时惊讶地发现居然还有人合法地持有两张号码不一样的身份证,这暴露出一些地区对身份信息管理的不严格,导致更多人钻管理的空子以谋取私利

电子化办公已成为现代办公的趋势,有效地减少了错、漏、重信息的出现,但系统以及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电子化办公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当继续优化电子办公平台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格管理、约束工作人员,防止以权谋私。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尽可能减少王娜娜们的出现,不再让联合国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冷笑话。

Referenc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