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曾和舍友去南京游玩,住在夫子庙青旅。在南京的两天里把中山陵、明孝陵还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转遍了,后来我们笑言去南京逛了一座又一座坟。如此密集地逛这些陵,南京给我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回来之后想起南京,总是离不开压抑、沉闷的字眼。这是前言。
上周末又去南京,这次陪父母又去了一趟中山陵,恰巧赶上孙中山先生去世91周年,中山陵和以前并无两样,但给我的感觉却不似之前那么阴沉,可能既有父母陪伴的缘故,也有当天因为活动人确实多的原因。于是我在想,之前我对南京的理解是不是错了呢?
南京,公元前472年建城,距今2500多年。民国时期曾作为首都,战火纷乱之间见证繁荣。南京现在仍随处可见首都的影子,在夫子庙我看到了首都大剧院的牌子,站在三层小楼前,我好奇这里发生过多少故事。而毗邻着省政府的外国大使馆旧址,让我不停驻足细读门牌上的介绍。我原以为压抑、沉闷的城市,原来有如此多足以令人澎湃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文帝没能守住祖父的这份家业,让叔叔朱棣夺走了江山。不知明成祖是不是对南京不够满意,还是因为夺走侄儿帝位心有惭愧,定都北京。直到孙中山建立民国,南京再一次成为首都。此后的几十年里,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南京从未太平过。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南京才让人觉得有些压抑,毕竟历史太厚重。
抛开这些历史不谈,南京还是挺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南京的公交车,我一直认为中国没有第二个城市的公交车司机能够做到把公交车开出坐飞机的感觉。从江宁校区坐公交回鼓楼的住处,居然不到一小时,真是将我惊了个呆。除此之外,南京有那么多的高校,光是想一想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就让我心动不已,更不用谈南京这座城市能提供给大学生的资源了。
南京,可能再也不会成为首都,但南京作为首都的气度和底蕴仍在那里,让我折服。抛弃了以往的成见,似乎更喜欢南京了呢。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