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租房还是买房的问题,基于当前房价的不稳定,觉得还是继续租房住比较好。但这也让我想起了关于租房的一些回忆,尤其是对比现在住的房子,感觉差别还是很大的。
我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在家以外的地方住过,直到上大学才开始住宿舍,也就是第一次自己在外面生活。直到大四实习的时候才第一次租房。我还记得第一次租房是在冬天的北京,小区的名字好像是叫北京像素,位于6号线草房地铁站。第一次租房的记忆还是比较深的,我还记得这个房子由于是短租,实际上是从二房东那里转租过来的,当时好像用的还是豆瓣还是什么社区软件,反正那会儿也没有什么比较完善的租房软件或者平台。这个房子是三户合租,楼下一户独享一个大的房间,似乎里面还有厨房,而楼下是我和另一个租客。总之,第一次租房的体验还行,但我也没有想过从此开始就要一直在外租房生活了。
往后的日子里,就像网站简介里写的那样,我在南京、波士顿、上海、深圳住过,后来又回到北京住了一段时间,而现在搬到了上海。每一段租房的经历都让我觉得印象深刻,比如在南京的时候,我住在一个三户室的小房间,每次晾衣服都要穿过主卧才能进到阳台。南京的这个房子本身就是老破小了,我住的则是老破小里的最小的房间,每每实习下班回来,就只有躺在床上发呆。除此之外,南京的这个房子附近有个兰州拉面,在那段日子里基本上就成了我的食堂,牛肉拉面和兰州炒饭每天换着点,基本上持续到我离开南京。
好不容易熬到了去美国读书的时间,所以当时在找房子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住的好一点,所以花了很多时间通过网上中介跨国找房。由于波士顿的租房市场和大学开学有非常强的关联,所以即使我租到了房子,但没到大学开学的那个月份,我就不能搬进去住,所以我只能又找了一个转租的房子来过渡一下。本来这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结果我遇到了一个非常surprise的情况。我还记得当天晕晕乎乎的从机场打车到了转租的房子楼下,好不容易把全部家当搬上了转租的房间里,就和同学出门吃饭了。等到吃完饭回到这个房子,我发现自己进不去了,房子的大门被挂了防盗锁,敲门也没人回应。我当时实在搞不明白什么情况,直到警察过来我才知道房子里有人并且报了警。等我再联系转租给我的二房东的时候,我才隐隐约约发现这个二房东和还在房子里的租客关系好像非常不好,导致租客迁怒于我。于是在我抵达波士顿的第一个夜晚,我和热心同学将我的家当以及行李蚂蚁搬家到热心同学的短租的房子里,并在这里打地铺睡了好些个晚上。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感谢我的热心同学,并十分怀念打地铺的日子。
回国之后我首先去了上海,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在上海找个不错的工作,于是就先在陆家嘴附近的东昌路租了房子。如果有熟悉上海的朋友,大概会明白东昌路之于陆家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这么说,从我的那个小房间的窗子里可以看到上海中心,但我的那个小房子可能是比我爸妈年纪还大的老房子了吧。在上海大概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中间的迷茫,再到最后终于拿到Offer的激动,那个小房间都是见证者。从最开始来到上海想着一定要在这里出人头地,到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上海,是我未曾设想过的剧情。
深圳,是一片热土。这不仅是说这座城市年轻、有活力,也是对气候非常真实的描述。在深圳的日子里,不管住在哪个房子里,小强是永远避不开的亲密(不速)之客。最开始的时候,我住在公司旁边的整租公寓里,在房间里就能打上公司的卡,再往后我住到了距离公司一站地铁站的地方,开始了一段非常美好的生活。到离开深圳前的那段日子,我住到了公司运营的宿舍里。这种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都离公司非常近的生活,让我从此不愿意再在公司附近找房子了,因为我觉得生活还是要和工作有一些距离,不然工作就充满生活了。
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冥冥之中,不管怎样,在外面兜兜转转了几年,我又回到了刚回国时我最想生活的上海了。在上海我最开始住在嘉定,一个远离上海市区的地方。在嘉定住的那几个月里,我时常怀疑自己到底是是不是来了上海。再往后我搬到了长宁,第一次有了一种在大城市的感觉和便利,结果遇到了封城。我们在那个一居室的房子里,每天守着窗户,看着外面的街道从十分繁忙变得空无一人,再变成热闹非常。那是一段荒诞的日子,也是非常难忘的日子。
现在我们住到了浦东,又是一种比较新的生活,好像在上海,又好像不在上海。一如这些年租房的记忆,好像从未存在过,又非常的真实。
2023.12.02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