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My Table

残忍

今早手机推送新闻“重庆小女孩电梯中殴打一岁男童”、“苏州拆迁户冲突中刺死两名拆迁工作人员”。一早上就是两条如此血淋淋的新闻,让我觉得生活不仅残酷更是残忍。如果说拆迁户刺死拆迁工作人员是因为他们殴打他的妻儿,那重庆小女孩为什么要在电梯中殴打男童呢?似乎没有任何可以说得通的理由,只能让人觉得这个小女孩是如此的残忍。

中午在影院看了《无人区》,充满黑色暴力的一部西部电影,没有过分直接的血腥描写,但无时无刻不让人想起“残忍”二字。一天之内见到如此多的事物,让我不禁对残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名为“爸,我回来了”的回答,是关于从小被父亲打的孩子的成长经历。回答人自己说在父亲殴打的阴影下患上了抑郁症和焦虑症,成绩直线下滑,因此人生走向了一条几乎失败的道路。是因为父亲暴戾的性格使得孩子的人生充满了阴影,从而孩子的个性发生了改变,孩子似乎也变得有些残忍了。这个回答也许可以解释第一条新闻里女孩的所作所为,她的恶行其实只是她父亲的恶在她身上的显现。因为后续的新闻说女孩父亲解释说女孩有可能只是觉得男童不喜欢自己,让自己觉得不舒服。他在平常生活中对女孩管教比较严厉,这可能是女孩表达情绪的方式。

女孩父亲的说法并不能成为女孩作恶的理由,但的确是女孩作恶的原因之一。独生子女越多,独生子女的问题就越多。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有时候会很自私,这是《爸爸去哪儿》里王岳伦评价独生子女时说的一句话。可能正是处于这样的原因,独生子女的性格更为乖戾,似乎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一切不合乎他心意的人或事物都应当受到惩罚或是除去,这样这种另类的残忍就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有时候这种残忍有可能只表现在很小的地方,郑世平在《身边的江湖》中提到他女儿小时候逗金鱼玩最后故意将金鱼捞出水面让其暴露在空气中而死。这种残忍是可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孩子的游戏,但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了,他对某个人不满意是不是也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处于类似金鱼的境地呢?想想便不寒而栗。

女孩的残忍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如果这种教育方式继续下去,或者因为这件事使她的家庭以更严厉的方式教育,我想这个女孩的心魔会伴随她一辈子,这种残忍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伤害旁人与她自己。

第二个新闻是苏州拆迁户刺死拆迁工作人员,从新闻描写中我们知道,拆迁工作人员以暴力威胁拆迁户一家,并多人围攻用警棍殴打户主的妻儿,在这种情况下户主拔出尖刀刺死一名工作人员,并追赶刺死另一名工作人员。试问:户主的行为残忍么?有人会说“欺我妻儿,虽远必诛。”,但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必须用残忍的方式来解决呢?我同情户主的行为,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残忍的方式寻求道义和真理,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中野蛮但有效的方式,为什么?因为中华几千年文明缺乏法治,让蒙冤却无法昭雪的人走上以命搏命的不归路。这不应该是一个文明的民族该出现的事情,这更不应该是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该出现的事情。这种残忍在提醒我们,一片歌舞升平中我们是不是少了什么?法治的基础是否已经足够牢固,法治的渠道是不是足够畅通,想要通过法治寻求正义的人是否已经成功?上述问题的答案依旧残忍。假若上述问题都可以用“是”来回答,这残忍的事情便不会发生在苏州了,夸张点说,整个中国也会很少发生这般残忍的事情。

生病了并不可怕,因为可以治病,可怕的是生病了却不治病。社会上频繁出现残忍的事情,说明这个社会有一部分生病了,如果没人意识到该治病了,这个社会才是真的可怕。幸好,清醒的人是大多数,明白残忍的人是大多数,所以才会有了《无人区》、《天注定》这样对准社会社会顽疾的电影,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

很希望“残忍”有一天可以成为很少有人用的文言文。

评论